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中国奥委会正在落实“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计划,并将持续实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冰雪阳光体育”和“北冰南展西扩”等多个推广项目。发展冰雪运动产业,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促进江苏省冰雪运动消费,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有力举措。为提升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江苏省“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基础
——群众冰雪活动日渐显现。冰雪运动“西扩”、“南展”步伐的推进,推动了江苏省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开展。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冰雪活动类型日益丰富,参与人数迅速增加,覆盖人群范围逐渐扩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校园冰雪校本课程不断涌现,促进了青少年冰雪人口的急速增长。
——冰雪竞技水平日益提高。江苏省冰雪竞技运动积极对接,尤其是冰上项目发展迅速。已成立全国首支速滑两栖运动队,开始实施“轮(滑)转(滑)冰”计划,未来江苏省还将组建单板滑雪和冰壶项目的省队,进一步推进冰上运动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江苏省体育局与南京体育学院共同签署了《202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苏省和南京体育学院纳入我国冬季项目发展布局。
——冰雪运动产业初露端倪。江苏省初步出现了以冰雪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用品生产等产业业态,市场主体活跃。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相继有社会资本在商业综合体等开设冰场,建立滑冰俱乐部。目前,江苏省建有真冰冰场16块(南京7块,苏州3块,无锡2块,南通、镇江、徐州、连云港各1块),一些小型的普及型室外滑雪场在苏北地区逐渐兴起,目前江苏建有雪场15个(淮安3个,苏州、无锡、连云港、徐州、盐城各2个,扬州、宿迁各1个),为百姓提供冰雪体验、培训、场馆等服务。
尽管江苏省冰雪运动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冰雪运动发展的自然禀赋匮乏,群众普及程度不高,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少;运动员后备力量基数小;冰雪产业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缺乏自主品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足,建设运营标准和制度缺失;各类专业人才短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冬奥历史机遇,深化机制创新,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提升百姓体育获得感为目标,丰富冰雪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实现冰雪运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培育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协同推动。把创新摆在冰雪运动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培育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劣势。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体育新型众创空间,培育冰雪运动发展创新土壤。加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市场主体、社会联动,提升全省冰雪运动统筹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室外结合发展,真冰雪与人工冰雪综合应用,发展冰雪运动。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发展潜力,不断改革创新,形成冰雪运动发展集聚区。
协调互动,融合发展。立足江苏,统筹谋划,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冰雪产业和冰雪事业的协调发展。丰富冰雪产业业态,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康养、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手段,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展定位
依托江苏省各地域自然禀赋和社会人文环境,做大做强“冰雪运动+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以冰雪运动与运动休闲融合发展为特色的体育健康小镇、冰雪主题游乐园或室内冰雪商业业态。深入挖掘江苏省经济、文化、交通、人口等资源优势,以冰雪设施建设为立足点,以各级、各类组织引导为动力点,以专业及民间赛事拉动为引爆点,以各类冰雪人才的引进、培养、发展作为支撑点,以“人文冰雪”为文化内涵作为闪光点,带动江苏省冰雪产业发展。
(四)发展格局
统筹规划江苏省冰雪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布局与空间开发优化发展。推进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冰雪项目在投资、项目、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江苏省各地冰雪产业协同、错位、联动发展。
依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推动苏南冰雪装备产业走集约发展、提升发展道路。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沿江八市为纽带,引进重点冰雪产业项目落户,打造沿江冰雪产业集聚区;以沿运河八市为节点,开发冰雪与旅游、文化、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多层次冰雪产品和项目。利用苏州、无锡、常州等市环太湖和徐州、宿迁、淮安等市环洪泽湖以及淮河、骆马湖、高邮湖等江河湖海水域生态资源,徐州、连云港等东陇海线山地资源,加快促进冰雪产业与山地、高空、水上等户外运动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徐州为发展核心,联动连云港、宿迁、淮安和宿迁,重点打造户外滑雪旅游项目;以南京为核心,辐射镇江、扬州、泰州,着力发展青少年冰雪俱乐部;以苏州为核心,带动无锡、常州和南通,加速推进冰雪装备制造。
(五)发展目标
到2022年,江苏省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产业初见规模。
——冰雪产业总量进一步提高。到2022年,江苏省冰雪运动产业收入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江苏省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各市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70%。新建室外嬉雪场地10片,并保持室内滑冰场有较大增长,规范提升现有滑雪场软硬件水平。
扩大和优化冰雪产业的社会投资,大力促进冰雪旅游和装备消费,着力培育和推进城乡居民参与冰雪消费的热点和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冰雪休闲运动需求,推动冰雪产业成为江苏健身休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冰雪产业特色进一步凸显。积极培育和发展冰雪旅游特色产业和冰雪装备制造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江苏优质场馆资源,打造江苏、国内乃至国际品牌冰雪体育赛事和青少年冰雪培训市场,培育2-3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冰雪体育赛事。充分利用江苏沿海、沿江和太湖等自然资源,加快促进冰雪项目和户外运动休闲项目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苏北徐州、苏中镇江和苏南宜兴为主体的冰雪产业聚集区建设,力争实现1—2个国家级冰雪产业集聚区或基地落户江苏,确保江苏冰雪产业整体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冰雪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强。推动江苏冰雪产业的扩容提质和冰雪产业链向其他领域的延伸,不断增强冰雪产业的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主动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布局,加快冰雪与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旅游产业、运动康复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可穿戴式智能装备制造、金融和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冰雪项目系列产品和冰雪产业集聚区和冰雪旅游基地,建立3-5个集冰雪娱乐、冰雪赛事、冰雪培训、冰雪用品销售等功能多元的冰雪旅游休闲服务综合体。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行冰雪运动进校园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推动冰雪文化的推广普及,培养冰雪运动爱好者,带动冰雪消费。鼓励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设冰雪体育课程。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建设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22年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与规模成效明显。
(二)大力支持冰雪项目培训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培训学校,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健身培训服务,推广冰雪健身项目,积极推进大众冰雪运动的专业性指导培训机构。鼓励各地依托江苏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适合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冰雪健身项目,开展大众冰雪赛事活动。以花样滑冰、冰球和高山滑雪等为重点,支持有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项目发展,指导大众冰雪运动。
(三)有力促进冰雪运动消费
迎合冰雪运动休闲消费拓展与升级趋势,不断完善与丰富江苏省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冰雪运动产品和相应服务体系。引入花样滑冰、冰球和高山滑雪等形式各样的冰雪运动产品,拓展冰雪运动消费市场规模。着力推进冰雪运动和体育旅游相融合,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冰雪运动休闲活动。积极举办并鼓励群众参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业性冰雪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拉动群众冰雪消费。提高体育电视媒体报道冰雪运动频率,创办冰雪运动报刊杂志,利用好互联网传播与社会化营销手段,通过各类群众性冰雪运动主题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推广冰雪运动知识和冰雪运动文化。支持与引导建立冰雪运动俱乐部等社会组织,通过优化产品和专业服务、增加冰雪运动爱好者人文交流,增强冰雪运动广泛参与的社会气氛。
建立产品供给与消费并重的政府扶持方式,适度竞争与择优扶持的新机制。推进冰雪运动产业在场地使用、场馆建设、市场管理、从业规范和消费人员安全保障等方面章程及实施细则的制定。有选择性的将部分冰雪运动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建立绩效评价制度,适时丰富政府采购服务的类别和数量。
鼓励冰雪运动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相应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全面、丰富且人性化的消费体验。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各类冰雪运动项目特点,开设项目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项目推广意外风险。
(四)有效推动冰雪俱乐部建设
充分整合民间资本,推动俱乐部的各项建设。立足于市场发展,提高俱乐部生源。通过引进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提高俱乐部整体水平。引入国外成熟的俱乐部运营机制,打造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俱乐部。
完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每市成立专业的冰雪俱乐部,引进优秀的冰雪运动员、教练员,与中小学合作挖掘有潜力的冰雪项目后备人才,与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专业运动员,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改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训练设施和师资条件,打通冰雪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鼓励人才共享。通举办江苏省冰雪俱乐部杯赛,加强宣传冰雪运动的宣传,促进省市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竞技体育商业化,提高江苏省冰雪竞技运动的水平。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五)统筹布局建设冰雪场地
从各地区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冰雪运动场地,着力扶持大型冰雪体育集团,进一步从政策上给企业减负,在土地资源问题上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扩大冰雪场地供给,优化冰雪场地类型结构,提高场地设施质量。要阶段性的有计划的建设一批室外滑雪场、滑冰场。各地要均衡设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为原则,合理规划建设。
改造提升现有的冰雪场地设施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冰雪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扩张,完善其设施功能。对现有冰雪资源进行联合开发,在原有基础上规划新建冰雪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示范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鼓励冰雪运动场地开发大众化冰雪旅游项目,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种健身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体育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地。
(六)积极发展各类冰雪赛事
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办赛主体多元化,推进冰雪赛事活动市场化运作。有计划地引进国际大型冰雪运动高水平专业赛事,利用冬奥会效益,取得冰雪项目国际、国内大赛承办权。
依据冰雪项目发展布局,南京、苏州等城市可以申办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国际滑联花样滑冰青少年大奖赛等成熟的国际赛事的中国站的赛事。在苏南地区借助高级别的冰上赛事,可以很好地宣传冰雪运动,推动地区的体育旅游、体育消费,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利用苏北地区滑雪场地的资源,可以申办国际雪联的滑雪赛事,利用赛事吸引观众和消费者。
结合江苏省各市的特点、文化风俗,人文资源,有选择性的培育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运动赛事,将像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和单板滑雪等观赏性强的运动作为城市特色赛事。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广泛举办冰雪赛事活动,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
(七)着力强化专业冰雪设备研发
充分依托江苏省高校资源,利用优秀的研发人才和高端的技术水平,不断开发新的冰雪设备。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产业示范企业,2022年达到5个;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产业示范项目,2022年达到3个。
建立、健全冰雪运动装备技术标准体系,由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冰雪装备用品龙头企业参与,根据产业结构特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结合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尽快研发和出台冰雪运动装备技术标准,支持冰雪运动装备自主品牌建设。
扶持培育冰雪运动装备产业集群,支持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由制造企业、用户企业、社会团体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加快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加大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相关人才培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冰雪运动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方案实施。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把发展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严格监督考核,对本方案组织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处理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根据《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中提出的健全投入机制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国家政策。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经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水电能源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设立专项冰雪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技创新,冰雪创业项目。
放宽企业多渠道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境外资本的合作模式,鼓励各种资本进入冰雪产业。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保证投资者利益。鼓励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统筹财政经费使用,编制相关管理办法,在冰雪运动训练比赛经费保障、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引进奖励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不断完善支持冰雪运动设施建设、运营的财政和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重点培养冰雪运动产业管理、经营、中介和科研等高端体育人才,鼓励开展多种类、多渠道的体育产业培训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从学校的教学师资、企业管理培训人才和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的方面出发,增加专业人才的储备量,确保冰雪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鼓励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设置冰雪体育课程。可采用院校合作,联合培养、交流引进等方式,提升冰雪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各级体育局与体育院校签订战略协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建立专业项目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在企业管理培训人才方面,基于冰雪产业特点重点培养具备冰雪专业知识以及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制定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针,创新在线教育、实地培训等方式对教练员和管理者增加岗位培训和职业规划,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相关人员的发展空间。通过建立相关的职业素质考核和资格认证,激发教练员和管理者的上进心。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到国外冰雪项目发展较好的国家进行考察,吸收先进发展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国外引进经验丰富的冬季运动产业管理人员,取长补短。
在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教练员培养方面,贯彻执行国家战略规划,配合国家队跨界选材。有效开展各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培养,加强高端冰雪专业人才的输送和引进。
(四)创新冰雪运动产业品牌宣传
创新冰雪产业与运动健身,培训教育,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竞技表演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开发更多宣传渠道,打造品牌知名度是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具体网络营销措施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地方营销平台,拓展营销渠道。拓展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节庆活动,丰富和延伸节庆活动内涵,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增加产业宣传内容;与周边产业共同构建旅游产业链,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业务管理、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系统。建立网络信息反馈平台,建立消费者信息资料库。对新产品开发方向和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程度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促进产业品牌发展。
(五)规范冰雪运动产业管理
推进冰雪运动产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冰雪运动产业准入规则、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冰雪运动产业在市场主体、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各方面标准化水平。加强冰雪运动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和监测机制。
(六)推进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在营造冰雪运动氛围、组织各类冰雪运动活动、服务冰雪运动爱好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冰雪运动社会组织社会化运作,完善国内冰雪运动社会组织网络。鼓励冰雪运动俱乐部建设,支持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非营利性俱乐部实体发展,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对冰雪运动项目发展进行微观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冰雪运动相关公共职能。
江苏省健身休闲产业重大项目(冰雪)汇总表:
本文来源于江苏省体育局
责编:Merry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